1.自动驾驶汽车至少包括哪些系统

2.汽车的发展历史

3.武汉发出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我国在无人驾驶领域处于什么水平?

4.**《无人驾驶》里面王珞丹开的那个汽车是什么牌子啊?

无人驾驶 奔驰_奔驰无人驾驶汽车制造

7、现在关于自动驾驶车辆交通事故的判定会对自动驾驶发展造成什么影响呢?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的支持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最直观的一件事情就是:在特斯拉交通安全事故案件后,德国规范了关于自动驾驶汽车宣传的相关法案。

此前, 特斯拉 在德国的公开表示,特斯拉汽车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全部潜力,到2019年年底就可实现城市自动驾驶,根据德国相关社会组织的意见,其Autopilot广告存在虚宣传,夸大了其系统的功能。2019年7月14日德国慕尼黑法院的判定特斯拉今后不得再声称或者暗示其车辆具备自动驾驶功能。此后,特斯拉关于Autopilot的宣传也从?自动驾驶?改为了?自动驾驶?。

8、自动驾驶普及后,黑客入侵系统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其实,只能说现在各大厂家都在尽量规避和预防,首先是系统的搭建,在技术上实现规避。在公开密钥基础建设(PKI)和V2X使用上,遵循国际标准,同时,优化AFW?内外兼修?,不仅要针对来自外部的恶意攻击还及时针对内部的异常通信进行分析,自内而外的守护汽车安全。不过,技术总在进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当遇见等级碾压时不可避免的,防火墙被攻破,汽车掌控权被转移。

另一方面,通过黑客大赛在不危害公共安全的前提下提前暴露漏洞,再由公司工程师们优化系统。这方面就不得不提世界著名黑客大赛Pwn2Own,它将自动驾驶汽车的攻击作为了比赛的一部分,成为攻击目标的公司现在都为该竞赛提供了赞助,并安排了工程师在现场接收研究人员的漏洞报告,现场修复BUG。

Pwn2Own黑客大赛被认为是信息安全领域白帽黑客的顶级竞赛。安全研究人员聚集在Pwn2Own竞赛中,针对预定目标(软件)列表展开攻击,他们的每一次 成功 都会赢得积分和奖金,黑客竞赛中利用的所有漏洞都必须是新的,并需立即向软件供应 商 披露。

最后一种,BUG奖金。这一方面较为突出的是特斯拉,根据最新的数据,特斯拉将每个报告漏洞的奖金提高到了1.5万美 元 ,至此特斯拉已经向参与人员累计提供超10万美元的奖励。

跟现在的电脑,手机一样,电子化的产品都有这个风险。但这无法阻止自动驾驶发展的大趋势,车企会建设更安全的系统防止入侵。

9、 现在自动驾驶发展到什么阶段了?

每个阶段的自动驾驶我们主要依据是否量产来作为评判标准,毕竟只有实现了量产上路才能证明其技术成熟度和可行性。根据现在车企的官方数据来看,大部分的车型还停留在L1阶段,搭载了部分可控制加减速或者转向其中一项配置。部分的豪华厂商和一些造车新势力已经能够达到L2级别的高阶驾驶。

至于L3这一级别的自动驾驶,主要代表车型是 奥迪A8 L,虽然已经能够量产上路,但是因为国内对于自动驾驶相关法规正在完善当中,所以国内不允许上路。至于更高阶的L4和L5,技术正在测试当中,实车尚未量产。

不过,各大车企对于自家的自动驾驶技术都充满信心,纷纷明确了上线时间。 奔驰 表示其自动驾驶在2025年实现量产; 宝马 在2025年实现汽车全自动驾驶;现代表示,2020年旗下自动驾驶将视线商业化;IHS表示,到了2035年自动驾驶将成为主流。

10、 L5真的能实现吗?或者说,未来无人驾驶真的会成为常态吗?

2016年8月,世界首个无人驾驶出租车nuTonnmy在新加坡正式开始载客运营。L5级别的无人驾驶能否实现不言而喻。

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觉得自动驾驶难以实现呢?自动驾驶量产上路究竟被什么限制了呢?除了所谓的技术局限,还有规划,企业成本和法律上的原因。

2G蹦迪到现在5G即将普及,6G在不远的将来也会向我们奔袭而来,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可以让我们相信,技术局限只是一时之阻。而且,上一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家企业对于自动驾驶上路量产充满信心,在他们的心里技术或许已经算不上是阻碍。企业成本这一方面,对着技术的大幅度普及,整车产商们都开始涌进,成本摊开之后,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法规在回答自动驾驶撞人定责这一问题时,大家可以发现,各国对于自动驾驶法规建设都在推动中,未来自动驾驶法规将得到完善。

社会带来的阻碍同样也值得思考:如果人为交通事故率占交通事故率的90%,大多数人都人为这是合理可接受的,但是自动驾驶事故率占交通事故率为人为事故率的一半45%时,大家会认为这是在胡扯,并且坚从和情感上拒绝接受这一结果。但是,如果事故率再降低到20%甚至10%,大家又觉得可以接受了,因为在绝对数据的压制下,人们才会真正的开始权衡机器与人类可比性。

人开车撞死人和机器开车撞死人其本质意义上存在巨大的差别,最明显的差距就是:人类发生事故,不仅仅需要承担金钱上的惩罚,还有道德心理上的谴责。机器发生事故,即使最终事故结果的承受方定为其运营或者制造企业,但是仅仅是金钱上的惩罚,情感上他们并不是有什么付出,官方的表述与文案对于受害者来说,显得苍白且可笑。

总结

自动驾驶被追捧,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新奇。根据统计数据每年全球大约有13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其中90%以上的事故是人为因素导致。推行自动驾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防止事故发生或者降低事故伤亡率。再者,汽车保有率近年来不断上升,但是空载率和对环境的伤害也成正比,从节能和改善交通拥挤现状的角度来说推广自动驾驶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至于一直讨论的道德的阻碍,残忍的是,社会发展的齿轮绝对不会因为人类脆弱的情感机制而被阻挡,利益和进步才是最终的驱动力。?(图/文/摄: 杨雅琪)  

展开余下全文(1/3) 2 自动驾驶对生活的的影响和法规制定 回顶部 4、未来私家车会消失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先给大家聊一下车企布局出行领域的动作。

戴姆勒投资中东打车巨头Careem,这家共享出行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Uber。戴姆勒出行股份和 吉利 出资还成立了高端出行合资公司,推出了?耀出行?, 吉利汽车 旗下共享出行?曹操出行?也接入了?耀出行?。

宝马 集团,先是收购了北美地区最大的停车应用软件服务商Parkmobile,又花费了2.09亿欧 元 从Sixt租车公司购买了DriveNow的50%股份。后续还与戴姆勒公司握手言和,共同投资10亿欧元组建合资公司,合并移动出行业务。能够让两家汽车巨头握手言和,共享出行后面的利益有多大不必我多说。

丰田 汽车2018年向Uber投资5亿美元,共同开发自动驾驶汽车, 广汽集团 也投资了Uber。至于国内的共享出行巨头滴滴,其也收到了多家汽车企业的合作和投资,其中就有 大众 集团和 北汽 集团。

其它方面,车企们还推出了自己的出行平台,汽车制造企业们,不论是单打独斗还是找科技企业合作都不愿意放下共享出行这块蛋糕。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呢?

因为没有一家车企愿意在新出行时代之下,沦为单纯的制造商,失去自主权。这就回归到了我们的问题,私家车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大家都不需要自己,我们现在说的什么驾驶乐趣自然也就变淡了,后续出行需求一定是大于买车需求,这也就意味着购车欲望下降,私家车的保留量也会下降,除了某些爱车人士等几乎没有人会花钱去购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不过,对于汽车的小众需求依旧会保留,私家车并不会完全的消失。这世界爱特立独行的人多了去了,按照现在的发展,最后保留的私家车需求应该是在超跑和高端定制车上。

5、 自动驾驶全面普及之后,城市不限行了吗?

其实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发散一下,自动驾驶全面普及之后,能够解决堵车问题吗?毕竟,限行政策是针对现在城市交通压力过大而提出,一旦自动驾驶的普及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那么限行的规定自然能够得到改变。

那么现在我们来回答,为什么自动驾驶完全普及能够有效的解决堵车问题。

按照上文中所说,人们的购车欲望下降,共享出行普及,现实就变成未来在路上跑的汽车将绝大部分属于共享出行公司,私人汽车仅为冰山一角。连贯下来,企业一般都是从利益出发,为了提高利润,这些共享出行公司提高利润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低空载率,提高单车的使用次数。

我们设想看一种最 理想 的模式编码排队运行,基于大数据平台应用,所有的车辆被统一管理后列队运行。大数据根据每个人下单的起止地点合理安排接送车辆,它们拥有专门的通道上下客通道,快速接客放客,完全不会影响后面的车辆运行。这一情况下不仅事故率被大大降低,车辆也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私人汽车留存降低,车辆被平台统一管理,用大数据管理的共享出行整合了所有运行车辆,交通系统高效有序运行,限行自然不存在了。

6、自动驾驶普及后,如果自动驾驶撞了人,谁的锅?

2018年3月,Uber(优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一辆正在进行自动驾驶测试的车辆撞上行人,这名伤者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这也是全球首例自动驾驶车辆撞死行人的案件,由于当时测试汽车配备了安全员,但是安全员在玩手机忽视了安全风险,最终法院的判决结果中,Uber不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安全员被进一步追责。

特斯拉Model S

2016年国内首例 特斯拉 Model S 案,因为与前方的道路清扫车发生追尾事故身,驾驶员高雅宁当场丧命。由于当时特斯拉方面拒绝提供行车数据,导致案件审理一度陷入僵局。(这也说明了在自动驾驶普及后,强制要求安装类似?黑匣子?等装置和企业责任心的重要性。)

直到2018年6月,法院根据当时的监控录像判定事故发生时车辆属于?自动驾驶状态?,这一案件才真正结案。这一事故最终结论为:特斯拉夸大宣传自动驾驶功能是事故的元凶。

从这几个实际案例来看, 目前法律法规滞后于技术发展,各地需要为自动驾驶的技术发展完善法律法规。

德国: 2017年德国发布的自动驾驶相关法律表明:允许自动驾驶在特定条件下替代人类驾驶,不过,为了责任的裁定,每一辆带有自动驾驶技术宣传的汽车必须安装类似?黑匣子?的装置,记录系统运作和驾驶相关数据。按照?黑匣子?数据,事故如果发生在人工驾驶阶段,则由驾驶人承担责任;如果发生在自动驾驶阶段,或由于系统失灵酿成事故,则由汽车厂商承担责任。

美国: 法不禁止皆可为。美国公路安全局将自动驾驶法规权利下放到了各个州,所以关于自动驾驶方面的规定并不统一。

中国: 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的对自动驾驶进行规范,所以,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在中国的公共道路上开启自动驾驶模式是被禁止的。

国内的做法是建立规划了多个示范区,自动驾驶测试车辆管理方面,将按照现行交通法规进行处理,与普通车辆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处理没有原则上的差别。测试车辆在测试过程中发生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应当由测试驾驶人及其所属的测试主体分别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刑事责任。

3 自动驾驶的发展,L5真的能实现吗 回顶部 7、现在关于自动驾驶车辆交通事故的判定会对自动驾驶发展造成什么影响呢?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的支持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最直观的一件事情就是:在特斯拉交通安全事故案件后,德国规范了关于自动驾驶汽车宣传的相关法案。

此前, 特斯拉 在德国的公开表示,特斯拉汽车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全部潜力,到2019年年底就可实现城市自动驾驶,根据德国相关社会组织的意见,其Autopilot广告存在虚宣传,夸大了其系统的功能。2019年7月14日德国慕尼黑法院的判定特斯拉今后不得再声称或者暗示其车辆具备自动驾驶功能。此后,特斯拉关于Autopilot的宣传也从?自动驾驶?改为了?自动驾驶?。

8、自动驾驶普及后,黑客入侵系统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其实,只能说现在各大厂家都在尽量规避和预防,首先是系统的搭建,在技术上实现规避。在公开密钥基础建设(PKI)和V2X使用上,遵循国际标准,同时,优化AFW?内外兼修?,不仅要针对来自外部的恶意攻击还及时针对内部的异常通信进行分析,自内而外的守护汽车安全。不过,技术总在进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当遇见等级碾压时不可避免的,防火墙被攻破,汽车掌控权被转移。

另一方面,通过黑客大赛在不危害公共安全的前提下提前暴露漏洞,再由公司工程师们优化系统。这方面就不得不提世界著名黑客大赛Pwn2Own,它将自动驾驶汽车的攻击作为了比赛的一部分,成为攻击目标的公司现在都为该竞赛提供了赞助,并安排了工程师在现场接收研究人员的漏洞报告,现场修复BUG。

Pwn2Own黑客大赛被认为是信息安全领域白帽黑客的顶级竞赛。安全研究人员聚集在Pwn2Own竞赛中,针对预定目标(软件)列表展开攻击,他们的每一次 成功 都会赢得积分和奖金,黑客竞赛中利用的所有漏洞都必须是新的,并需立即向软件供应 商 披露。

最后一种,BUG奖金。这一方面较为突出的是特斯拉,根据最新的数据,特斯拉将每个报告漏洞的奖金提高到了1.5万美 元 ,至此特斯拉已经向参与人员累计提供超10万美元的奖励。

跟现在的电脑,手机一样,电子化的产品都有这个风险。但这无法阻止自动驾驶发展的大趋势,车企会建设更安全的系统防止入侵。

9、 现在自动驾驶发展到什么阶段了?

每个阶段的自动驾驶我们主要依据是否量产来作为评判标准,毕竟只有实现了量产上路才能证明其技术成熟度和可行性。根据现在车企的官方数据来看,大部分的车型还停留在L1阶段,搭载了部分可控制加减速或者转向其中一项配置。部分的豪华厂商和一些造车新势力已经能够达到L2级别的高阶驾驶。

至于L3这一级别的自动驾驶,主要代表车型是 奥迪A8 L,虽然已经能够量产上路,但是因为国内对于自动驾驶相关法规正在完善当中,所以国内不允许上路。至于更高阶的L4和L5,技术正在测试当中,实车尚未量产。

不过,各大车企对于自家的自动驾驶技术都充满信心,纷纷明确了上线时间。 奔驰 表示其自动驾驶在2025年实现量产; 宝马 在2025年实现汽车全自动驾驶;现代表示,2020年旗下自动驾驶将视线商业化;IHS表示,到了2035年自动驾驶将成为主流。

10、 L5真的能实现吗?或者说,未来无人驾驶真的会成为常态吗?

2016年8月,世界首个无人驾驶出租车nuTonnmy在新加坡正式开始载客运营。L5级别的无人驾驶能否实现不言而喻。

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觉得自动驾驶难以实现呢?自动驾驶量产上路究竟被什么限制了呢?除了所谓的技术局限,还有规划,企业成本和法律上的原因。

2G蹦迪到现在5G即将普及,6G在不远的将来也会向我们奔袭而来,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可以让我们相信,技术局限只是一时之阻。而且,上一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家企业对于自动驾驶上路量产充满信心,在他们的心里技术或许已经算不上是阻碍。企业成本这一方面,对着技术的大幅度普及,整车产商们都开始涌进,成本摊开之后,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法规在回答自动驾驶撞人定责这一问题时,大家可以发现,各国对于自动驾驶法规建设都在推动中,未来自动驾驶法规将得到完善。

社会带来的阻碍同样也值得思考:如果人为交通事故率占交通事故率的90%,大多数人都人为这是合理可接受的,但是自动驾驶事故率占交通事故率为人为事故率的一半45%时,大家会认为这是在胡扯,并且坚从和情感上拒绝接受这一结果。但是,如果事故率再降低到20%甚至10%,大家又觉得可以接受了,因为在绝对数据的压制下,人们才会真正的开始权衡机器与人类可比性。

人开车撞死人和机器开车撞死人其本质意义上存在巨大的差别,最明显的差距就是:人类发生事故,不仅仅需要承担金钱上的惩罚,还有道德心理上的谴责。机器发生事故,即使最终事故结果的承受方定为其运营或者制造企业,但是仅仅是金钱上的惩罚,情感上他们并不是有什么付出,官方的表述与文案对于受害者来说,显得苍白且可笑。

总结

自动驾驶被追捧,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新奇。根据统计数据每年全球大约有13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其中90%以上的事故是人为因素导致。推行自动驾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防止事故发生或者降低事故伤亡率。再者,汽车保有率近年来不断上升,但是空载率和对环境的伤害也成正比,从节能和改善交通拥挤现状的角度来说推广自动驾驶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至于一直讨论的道德的阻碍,残忍的是,社会发展的齿轮绝对不会因为人类脆弱的情感机制而被阻挡,利益和进步才是最终的驱动力。?(图/文/摄: 杨雅琪)  

@2019

自动驾驶汽车至少包括哪些系统

一、生物识别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指纹解锁、人脸支付已经习以为常,这些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到汽车上。早在2018年,就有车企宣布将会推出装载了指纹识别的汽车。未来,将有更多的生物识别技术被应用到汽车上,比如,可以通过眼球识别判断司机是否有疲劳驾驶,通过芯片检测是否存在酒驾现象。或许,这些从未和汽车联想在一起过的生物、医疗技术将大大提高我们的驾乘安全度。

二、手势控制技术。

目前,汽车上常见的交互方式主要是触摸屏和语音,但仍旧有更多的交互方式有待被开发出来,从而让我们有更加自然、顺畅的交互体验。例如,手势识别就是其中之一,汽车可以通过识别手势完成调节音量、开关雨刷器等功能,简单动动手就能在车内控制多种功能,是不是很方便呢?

三、脑控技术

。通过检测脑电波来探测你的思想和情绪,听起来好像还是科幻**里的情节,但其实这种“读心术”已经在研发当中。检测芯片与头皮直接接触后可以检测出你的情绪波动,然后根据心情匹配合适的音乐,甚至可以通过脑电波去控制无人机。未来,可能真的很多事光靠想就能完成了。

HUD

HUD 也就是平视显示器,最早出现在军用飞机上,飞行员不需要低头就可以看到重要数据。挪用到汽车上也是同理,我们曾有听过司机在开车过程中因为使用手机或者看导航导致分心,没能及时应对道路上的突发情况,最后导致了交通事故。四、而HUD技术将重要信息都显示在挡风玻璃前,司机在开车过程中甚至能将现实路况与屏幕上的导航信息相结合,安全度大大提升。

智能互联

车联网的诞生标志着传统汽车终于开始拥抱互联网,通过车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在线听歌、获取信息,许多手机上的APP也登陆到了汽车上。车车互联也是正在探索的方向之一,或许车和车直接交流也将实现,你的车比你更快知道同伴的信息、前方的路况,这是不是很神奇呢?

自我修复清洁

车子内外部的清洁及保养一直是广大司机们的重要工作。底盘容易沾染污泥,内部容易沾染污渍,对爱车之人来说在车内吃东西更是大忌。然而,一种神奇的超疏水涂料可以保护汽车,防水防灰,轻轻一擦就能把污渍都清理干净。日本科学家发现了能够自我修复的材料,如果有裂痕只要用手按压一会就会和好如初,让我们期待这些神奇的技术也可以出现在我们的爱车上。

汽车的发展历史

自动驾驶汽车的系统分为4大类:分别是驾驶系统,部分自动化系统,高度自动化系统以及完全自动化系统。所谓自动驾驶汽车指的是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汽车。

自动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1中文名汽车自动驾驶系统外文名Motor Vehicle AutoDriving System特 点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用 途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系统目录1研发历史2研发思路?安全性?能源消耗3技术原理4结构性能?激光雷达?前置摄像头?左后轮传感器?前后雷达?主控电脑5试验行驶6发展前景7产品评价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研发历史播报2009年,曝光了自动驾驶汽车的雏形。

2010年10月9日,谷歌公司在官方博客中宣布,正在开发自动驾驶汽车,目标是通过改变汽车的基本使用方式,协助预防交通事故,将人们从大量的驾车时间中解放出来,并减少碳排放。

2011年10月,谷歌在内华达州和加州的莫哈韦沙漠作为试验场对汽车进行测试。同年,美国内华达立法机关允许自动驾驶车辆上路,这也是美国首个类似法律。该法律2012年3月1日正式生效。

2012年4月,谷歌宣布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开了20万公里(离强制报废不远了)并已经申请和获得了多项相关专利。

2009年曝光车型2012年5月7日,内华达州机动车辆管理局(DMV)批准了美国首个自动驾驶车辆许可证。在颁照前,有关官员此前曾在高速公路、卡森城街区和大道检验过这款汽车,并宣称,先前在高速公路、市内街道和拉斯韦加斯闹市区域的测试显示,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安全行驶,甚至比人工驾驶更加安全。

(图/文/摄: 问答叫兽) 奔驰S级 问界M5 理想ONE 别克GL8 小鹏P5 小鹏汽车P7 @2019

武汉发出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我国在无人驾驶领域处于什么水平?

汽车历史

二十世纪之前

十五世纪时达芬奇在未确认的时代,设计出一辆发条驱动的车辆。

1620年,意大利人布兰卡发明“反击涡轮式蒸汽轮机”,用以带动轮车。

1649年,德意志的表匠汉斯?郝丘,根据达芬奇的设计,做出一辆用发条驱动的车子。

1670年,荷兰的物理学家惠更斯用火药在汽缸内燃烧,热能膨胀推动活塞运动,形成了现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1672年耶稣会修士南怀仁曾设计一个用蒸汽作为动力来源的车,给当时中国的康熙帝,是一个65公分长的玩具车,无法载人或司机,不确定设计的车辆后来是否制作成功,这可能是最早设计的汽车。

1766年,英国发明家詹姆斯·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1769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尼古拉·约瑟夫·居纽(Nicolas-Joseph Cugnot)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汽车。

由于试车时转向系统失灵,撞到般圣奴兵工厂的墙壁上粉身碎骨,这是世界上第一起机动车事故。

1771年,尼古拉·约瑟夫·居纽改进了蒸汽汽车,时速可达9.5公里,牵引4至5吨的货物。

1794年,英国人斯垂特首次提出把燃料和空气混合制成混合气体以供燃烧的构想。

1796年,意大利科学家沃尔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蓄电池,这项发明为汽车的诞生和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转折。

1801年,法国人菲利普·勒朋提出煤气机原理。

1803年,英国工程师理查·特里维西克用新型高压蒸汽机,可乘坐8人,在行驶中平均时速13公里,从此,用蒸汽机驱动的汽车开始在实际中应用。

1838年,英国发明家亨纳特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内燃机点火装置,该项发明被世人称之为“世界汽车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

1842年,美国人查理·固特异发明了硫化橡胶轮胎。

1859年,法国物理学家普兰特发明了铅蓄电池,为汽车的用电创造了条件,被称之为“意义深远的发明”。

1860年,法国电器工程师艾蒂安·雷诺制成了第一部用电火花点燃煤气的煤气机。

1862年,法国工程师艾蒂安·雷诺发明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二冲程卧式内燃机。

罗沙士发表了四冲程理论。

1867年,德国工程师尼考罗斯·奥托(1832--1891)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往复活塞式四冲程煤气发动机。

1876年,奥托制成了单缸卧式、压缩比为2.5的3千瓦内燃机。

1885年,这是真正的现代汽车诞生的时刻。

这一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在曼海姆制造成一辆装有0.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

这一辆装有内燃动力机的汽车被认为才是世界上真正的第一辆汽车,因为它是真正以汽油为动力源的第一辆汽车,而不是蒸汽机。

1886年,曼海姆专利局批准卡尔·本茨为其在1885年研制成功的三轮汽车申请的专利,这一天被大多数人称为现代汽车诞生日。

次年德国人戈特利布·戴姆勒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

之后奥托放弃自己所获得的四冲程发动机专利,任何人都可根据需要随意制作。

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取得世界第一项汽车引擎专利。

同年7月,世界第一部四轮汽车正式贩售。

1888年,法国自行车商人埃米尔·罗杰获得卡尔·本茨的许可,开始生产商用汽车。

1893年,鲁道夫·狄塞尔也制成了一台柴油四冲程发动机,即世界首台柴油机。

空气在压缩行程中被活塞剧烈压缩而产生高温,之后燃料被喷入气缸,随即发生自燃。

1895年,卡尔·本茨推出了第一款客车Benz-Omnibus,首次提供载客服务。

1899年,路易·雷诺量产其第一台四门房车,同年取得涡轮增压的专利。

英国首次把马克沁机枪装上汽车上。

二十世纪

在十九世纪末时汽车和摩托车在转动系统开始定型,而以内燃机燃烧石油制品的液体燃料中的汽油和柴油成为主流,但当时的汽车仍然是用手工业方式的制造,虽然已经由标准化的部件组成的量产车,但实际上汽车的产量仍很少。

汽车在实际上被定位为高端的奢侈品,但当时的所谓奢侈并不算很豪华,但只有富裕人士才买得起个人或家庭用的轿车。

亨利·福特在二十世纪头数年开始试制出一种可以大量生产低价出售的汽车,经六次创业失败后,福特汽车终于在1908年成功把福特T型车放到装配线上生产降低售价,又以分期付款进一步普及化了,而且品质甚至优于当时一些手工业制的高价车,因为它可以在烂地上行驶而不发生故障或意外。

福特主义不只是影响了汽车制造业,更是影响到各行各业犹其是广义的制造业,这使到T型车和福特汽车带领了美国和世界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甚至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

因为即使不会或不能驾驶汽车的人群,仍然可以乘搭公共汽车。

并直接或间接受惠于军车?、货车、特种车、工程车辆等其他汽车,所以汽车实际变成了日用品和有取代人畜动力的车辆的趋势 。

而T型车的成功也促成了现时所谓的新能源汽车,实际上是在内燃机之外的动力系统没落,而加油站也不再提供汽油和柴油之外的燃料。

重大列表

1902年第一部军用装甲车Motor War Car在英国问世服役。

1903年,挪威工程师埃吉迪乌斯·艾林制成了一台燃气涡轮发动机,这是首台能靠燃烧产生的动力对外做功的燃气涡轮发动机,因此他也被称作燃气涡轮发动机之父。

1908年福特T型车问世,成为第一种普及化的轿车,使汽车从奢侈品升格为日用品了。

1922年,博世开发出了机械喷射装置。

1929年,德国工程师菲力斯·汪克尔获得了转子发动机的专利,这种特殊的活塞式发动机因此被广泛称作汪克尔发动机,但是发动机的成品直到1950年代才出现。

1930年代,英国人弗兰克·惠特尔和德国人汉斯·冯·奥海恩各自取得了涡轮喷气发动机的专利,而被认为是喷气发动机的发明人。

19年丰田普锐斯开始发售,成为第一种量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并开始复兴电动车了。

新世纪

因为进入二十一世纪才仅十多年故标致性的不多。

而最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和环保成为了新汽车的发展方向。

2001年首种混合动力电动车丰田普锐斯商业推出国际市场。

2009年首种纯电动车三菱iMiEV电动汽车量产推出市面。

2012年无人驾驶汽车进行路面实际试验。

2013年美国部分州通过自动驾驶汽车行驶法例。

2017年英国、法国、德国、挪威四国宣告在限期于2040年后,禁止出售使用汽油和柴油的轿车。

扩展资料:

汽车或称机动车(英式英语:car;美式英语:automobile;美国口语:auto),即本身具有动力得以驱动,不须依轨道或电缆,得以动力行驶之车辆。

广义来说,具有两轮或以上以原动机行驶之车辆,便可称为汽车;狭义来说,仅指四轮以上以原动机行使之车辆为汽车(亦是生活中所说之汽车)。

虽然,长久以来学术各界对“谁是第一位汽车发明者”皆有不同的看法及论述,未有完全一致性的看法,但是,绝大部分学者皆将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视为第一位发明者。

奔驰制造了三轮汽车以后,戈特利布·戴姆勒首先制造四轮汽车,美国人亨利·福特首先大量生产平价汽车,是使汽车得以普及化的人。

分类

汽车的分类方式并无定论,若依使用性质区分,一般分为客车、货车、客货两用车(或称厢形车)及特种车。

其种车种类繁多,包括警察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车、吊车、礼车、教练车、残障用特制车、洒水车、邮车、垃圾车、清扫车、水肥车、囚车及灵车等。

若依所用燃料分类,则分为汽油车、柴油车、电动车、氢气车、油电混合车及瓦斯车、能源车等。

**《无人驾驶》里面王珞丹开的那个汽车是什么牌子啊?

据今年9月的报道,武汉新能源智能网汽车基地封闭试验场道路桩基工程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据说封闭的试验场占地2平方公里。此外,该基地还包括一个90平方公里的智能联网汽车示范区和几个相关的创新工业园区。这次获得第一张自动驾驶商业牌照的百度已经开始在武汉布局:在过去的半年里,其第一辆宣布“量产”的无人驾驶汽车“阿波罗”已经在武汉“运营”。

6月17日上午,赛迪咨询有限公司与中国电子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无人产业发展专家研讨会”圆满成功。来自清华大学苏州研究所、中国汽车工程研究所、宝马、奇点电机、石喻科技、北京中交汇联、海博瑞德等10多个单位的20多位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了中国无人驾驶行业的演变和投资价值。

目前,全球无人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00亿元。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无人驾驶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CCID咨询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王家弘表示,无人驾驶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无人驾驶产业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未来五年将形成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

虽然不同国家的代表企业广泛使用不同类型的无人驾驶技术,但主流企业如美国通用汽车、福特、德国大众、宝马、奔驰、等欧美车。都处于L1-L2阶段,即从驾驶过渡到部分自动化的阶段。从一汽大众、起亚、东风雪铁龙等代表性企业来看。在我国,只有少数车型开始配备先进的驾驶功能,合资品牌是主要的。因此,中国无人驾驶行业仍处于驾驶功能普及阶段,比发达国家晚一步。

奔驰smart?价格范围(万元):?13.48-22.1?Smart?smart?Fortwo

mhd?硬顶标准版?15.80万1.0L?

mhd?硬顶style版?17.60万?1.0L?

mhd?敞篷标准版?18.80万1.0L?

mhd?敞篷style版?20.60万1.0L?

1.0L?硬顶?pure版?2010款?13.48万1.0L?

1.0L?硬顶?哑光灰限量版?2010款?19.18万?1.0L?

1.0L?敞篷?哑光灰限量版?2010款?22.10万?1.0L?

smart是奔驰旗下的其中一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