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人」小米造车,挑战重重

2.小米已经宣布造车,它将会找哪个工厂代工?

3.胡峥楠回归吉利属实吗

4.小米汽车高薪抢人背后,新风口还是内卷?

小米汽车研发团队吉利_小米汽车 吉利

2021年1月14日,特朗普在任期即将结束前,公布了一份新的中国“涉军企业”名单。让外界有些意外的是,其中小米在列。

虽然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小米迅速赢得了诉讼,免于“禁止美国投资者投资小米”的惩罚,这件事成为虚惊一场,但事实上,它却带来了一个更深远的影响。雷军因为这场虚惊而做出了一个很可能会决定小米下个10年命运的决定。

据品玩从接近雷军的人士处获悉,被列入黑名单后,雷军等人第一时间做好了手机业务可能因此次制裁而彻底中止的最坏打算,而备选方案也立刻制定完毕——在被列入黑名单的第二天,小米正式着手准备造车立项。

这一消息在3月30日的小米春季发布会上也得到了雷军的证实:雷军表示,小米造车项目是在 2021 1 15 日开始调研的。

而小米造车的消息开始满天飞,也是在这个时间点之后。据雷军透露,在过去75天里,小米管理层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深度交流,并召开了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以及两次正式的董事会,造车“是经过了反复论证与慎重决策”。

这么密集的行动,自然让消息难以“保密”。而每当消息传出,小米的回应或公告都否认的很暧昧。 3 21 日,小米又突然放出“big news”的海报,称次日有要事宣布。当外界以为一定是造车的事时,小米却又表示是要开新品发布会了。而到了发布会,又突然因雷军感冒而变成了一场两天上下半场的活动,然后在这个本来没有的下半场发布会前,发布了造车的官宣公告。

按照这些信息,似乎意味着 3 30 日晚上雷军对造车的宣言是一个之外的事情,小米对于造车这个雷军“all in”的事情,原只想发一个四段话的公告。

这似乎很矛盾,一方面是关乎小米整个公司未来发展的重大决定,雷军也形容这是自己又一次蜕变,愿意押上一切。而另一方面却不断呈现出一种“偶然性”。但无论如何, 真实的效果是,小米把造车这事的“气氛”是做足了,它最终从一个有很强应急反应色彩的事,变得更像一件众望所归的事。

雷军之所以能在禁令之下如此快地做最终决定,很大程度因为他自己早就开始对造车感兴趣,而董事会也早就有了造车的念头。

而小米公司的高管会之前也讨论过多次造车的事情,但他自己一开始内心非常抗拒。有人劝他“小米不是做智能生态么,这和车是不是一件事情”,“小米对硬件互联网都很懂,完全不理解小米为什么不造车”,也有些人告诉他“你们的同行都在做,你不做,会不会落伍”。

除了这些因素,雷军最根本的想法还是认定了小米造车的优势。

据小米公司全员内部信,对于造车,小米列举了显著的独特优势:它对基于硬件的互联网服务模式理解极为深刻,拥有业内最丰富的软硬件融合经验,大量的关键技术积累也可以复用,同时还拥有业内规模最大、品类最丰富、连接最活跃的成熟智能生态,充足的现金储备,以及全球无数米粉的信赖和支持。

“你问我压力大不大?我想回答你,从这一刻起,我不再关心有没有压力。我只关心,如何为米粉做款好车。”—— 当人们需要电动车时,雷军就会感到义不容辞

此前的这种暧昧以及呈现出的偶然性,也来自一个现实,那就是小米造车还没有太具体的路线图和。

外媒曾报道,小米将把 汽车 组装外包给制造商,也就是其智能手机所使用的模式。小米完成设计和研发,由合作商完成制造。但小米在发布会上并没有提到是否有相关的合作方。

小米在智能手机时代与富士康等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后者为其提供手机代工。有意思的是,过去一年以来,富士康先后宣布了与诸多 汽车 公司的合作。去年,富士康还亮相了MIH电动 汽车 平台,并设立了一个伟大目标——成为电动 汽车 产业的安卓系统。此举也意味着富士康希望将代工生产从智能手机移植到智能 汽车 。富士康称,希望在2025年到2027年拿下全球电动车市场10%的份额。

目前中国本土的 汽车 产业体系能力相比四年前已经得到补强,中国 汽车 产业生态有望从一开始的“开荒初期”迈向规模效益阶段,这也是小米这类互联网公司进入造车领域的一个时间窗口。

不过,小米目前只是宣布造车正式立项,暂未提到更详细的造车,也尚未公布相关的概念产品。作为对比,此前互联网公司百度也宣布进入造车领域,并尝试与三大民营车企之一的吉利组建一家智能 汽车 公司,其中吉利 汽车 将提供全新的SEA浩瀚平台架构,负责 汽车 的整体设计以及传统 汽车 制造等方面。而其首款产品在2023年才能量产。

也就是说,小米造车至少还要干个三五年才见到成效。目前雷军能提供的,就是他的决心。

雷军在发布会上说,他非常清楚 汽车 行业的风险,需要动辄百亿规模的投资,要3-5年才能够见效。但现在的小米已经有了积累,有稳健增长的全球第三手机业务,有比较成熟的智能生态。小米已经拥有了超过 1 万人的研发团队以及 1080 亿现金余额(截至 2020 12 30 日的小米年报),雷军在发布会上戏称,“小米亏得起。”

在发布会上,雷军甚至一度哽咽: “小米 汽车 是我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意押上所有的战绩和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 汽车 而战!”

在刚刚正式立项时就把情绪拉到了最高点,雷军的表态没法再高调了。不过,他也必须高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公司内部以及资本市场等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明白,小米从战略到人员部署,再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财务结构,甚至估值模型和风险因素,都会是一个新的公司了。

「汽车人」小米造车,挑战重重

近日,小牛创始人李一男的造车创业项目,随着自游家NV的亮相进入了新阶段。而早期高调宣布造车的小米、百度反而推进缓慢,股价也在不断下跌。当然也不是全是坏消息,小米先是内部邮件确认,任命 ARCFOX 极狐汽车前 总裁 于立国,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兼小米汽车北京总部政委,负责统筹小米汽车综合管理工作、专项业务推进以及小米汽车北京总部组织和人才建设。

另外,2022年北京市将继续实施"3个100"市重点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元,年内完成投资2802亿元。其中在先进制造业栏目中,小米汽车项目排在新建项目第一位,意味着将在今年加快开工建设。这对于小米汽车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造车项目入选北京市重点工程

每年年初,各地都会发布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坐拥首都优势地位的北京市也不例外。据市发改委日前介绍,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2022年北京市将继续实施"3个100"市重点工程,突出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新需求,集中推进100个重大科技创新及高精尖产业项目、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100个重大民生改善项目。今年"3个100"市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约1.2万亿元,年内完成投资2802亿元。

去年的11月27日,北京亦庄官方微信发布消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小米科技签约仪式举行,随着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宣告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据悉,小米汽车项目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预计2024年首车将下线并实现量产。

而在签约之后,小米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也入选了今年的北京市重点工程,先进制造业栏目中,小米汽车项目排在第一位,意味着将在今年加快开工建设。目前,相关的土地腾退和拆迁工作正在进行中。

小米汽车制造基地将坐落于亦庄与通州交界的马驹桥智造基地,其中一期是一片农田,二期则涉及村落拆迁。据悉,"马驹桥智造基地腾退指挥部"去年已经成立,制造产业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总占地650公顷(50亩),分东部3300亩、西部4平方公里(约6000亩)区域。

按照最快的工期建设,小米制造基地估计需要一年的时间,毕竟它是全新的入局者。像 特斯拉 这样的熟手,上海超级工厂也用十个月的时间,创造了行业纪录。因此,首款车2024年推出也算是按照既定节奏了,不知道是否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而目前,小米汽车相关的高层管理人员正逐步到位。

造车高端人才基本到位

尽管工厂建设还是加速推进,不过小米汽车的在人才引进上也是不惜重金。首先挖角吉利研发关键人物——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或许是竞业协议的限制。胡峥楠加入了雷军管理的顺为资本担任投资合伙人。

今年年初,小米集团发布内部邮件称,任命于立国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兼小米汽车北京总部政委,负责统筹小米汽车综合管理工作、专项业务推进以及小米汽车北京总部组织和人才建设。这个任命可以看出,极狐的工作经验让于立国成为小米汽车的二号人物。

而除了汽车行业内人才,雷军还将一批精兵悍将投入造车业务,包括小米集团合伙人、中国区总裁卢伟冰、CFO林世伟,以及分管人事、大家电等业务的几位联合创始人。可以说,为了造车小米重金投入,承诺要在10年内拿出100亿美元,而且首批已投入100亿元人民币。

造车资质依旧是拦路虎

除了人才和基地基本准备就绪,造车资质依旧是小米的拦路虎。此前有消息称小米有意收购宝沃工厂,而现在自建基地,或许是要找更便宜的造车资质,当然也可能依靠北京市来申请造车增资。而以蔚小理为例, 蔚来 用的代工模式,用的是 江淮 的生产资质,理想则是通过收购力帆工厂获得生产资质。小鹏先期是海马代工,后续自建工厂获得生产资质。

尽管小米,作为蔚来和小鹏背后的投资人,雷军对造车这件事有多烧钱应该不陌生。但为了IT企业转型,雷军依旧大手笔造车,也算是顺势而为。毕竟苹果、华为等早已开始布局汽车行业。财报显示,小米2020年全年净利润130亿元。如果按照雷军,每年拿出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亿元)造车,相当于花掉小米一半的净利润。

这样的烧钱造车,并未让雷军停步,相反为了造车小米还先后投资了包括纵目科技、禾赛科技、几何伙伴、裕太微电子、孔辉汽车、黑 芝麻 ( 查成交价 | 车型详解 )智能、赣锋锂电、卫蓝新能源等在内的多家供应链企业,涵盖ADAS、高阶自动驾驶、激光雷达、4D毫米波成像雷达、车载芯片、电池等众多核心技术领域。 @2019

小米已经宣布造车,它将会找哪个工厂代工?

如何以有限成本做出独特辨识度的产品来,是小米面临的未来挑战。但在此之前,小米更需要操心团队、技术捏合、供应链组织的传统问题。

文/《 汽车 人》孟华

当前距离雷军宣布造车的“春季发布会”,已经过去120多天了。官方层面上没有太多消息。坊间对小米第一款车的描述、生产基地、代工体系,甚至“小米 汽车 ”的名字,三不五时就来个猜想,统统没有得到证实。

但是,无论IT圈还是 汽车 圈,向来没有绝对的秘密。从公开信息上,已经能略窥小米造车的“路线图”。

目前,对于“进入 汽车 业”的战略决策,雷军一锤定音,不存在争论,对造车这件事在官宣之前就开始进行了“一定力度”的投入。

对于“路线图”本身,内部仍在讨论中,可能会有一些内部争执和试错,外界总是知道得更晚。不过,实际路线很可能比想象的狭窄和可预见。

大概率依赖“新代工”体系

官宣之后,几个细节得到澄清:

第一点,小米 汽车 业务由雷军负责,一把手工程,而非王川;

第二点,是独立子公司,相当于挖了防火沟,方便外部融资,也与当前小米ICT业务分开;

第三点,10年内投资100亿美元,首期投资100亿人民币,相当克制。至少说明从一开始,小米一定是代工路线。车开始卖出两三年之后则不好说,如果建立了强大的正向现金流,也没准儿考虑自建产能。

不过,小米下场的逻辑之一,就是电动 汽车 产业链接近成熟。

此前的“蔚小理”,走的都是“魔改”代工厂模式。其中江淮还掏了23亿元,为蔚来新建代工厂。目前收回成本没有问题,但站在当时,这笔投资风险很大。如果用海马或者力帆模式,风险就转移给委托方。

自建工厂的典型是威马。威马成立不到一年,就敲定了温州生产基地,但是建厂周期长达两年,威马产品节奏被后来小鹏、理想、零跑、哪吒等超过。

当然,节奏问题不能都赖自建产能导致的资金压占,但大规模固投肯定是原因之一。

现在,高举代工旗号的吉利、富士康、长城等,正在和首批客户合作。这批产品下线销量如何,决定了“新代工”能否顺利展开。就在这当口,小米进来了。这和当初介入手机和其他ICT业务的时机,如出一辙。

小米的行事作风,向来是以温和面目示人,实际下刀稳准狠。

团队架构还在组建中

这120多天,雷军团队其实没搞出什么大新闻。他们只干了几件事:参观访问、组建团队、研发先行、资本收购。

参观访问这种事,看似务虚,但若将其理解为提前拜会客户、供应商、潜在合作伙伴,务实的意味就大大强化。

这期间,雷军先后访问长安、上汽乘用车、东风、广汽、上汽通用五菱、长城等多家车企,以及宁德时代、博世上海等供应商,还与武汉经开区官员在午餐会上进行了短暂的交谈。

外界并不清楚,这些访问的重点,是观摩生产体系、拜访高管谈合作,还是看产品。眼下小米没有与这些接待方签下一个合作(哪怕只是框架)。这就意味着,在产能部署上,小米没做决策,还处于规划前期。所谓小米产能在合肥、武汉落地,现在还谈不上。

从团队搭建的速度也能看出来。在武汉、上海等地,小米释出多达数百个招聘岗位,但大多数都是技术岗,这很反常。

目前外界已知的小米 汽车 业务高管,包括人工智能部总经理叶航军、原小米大家电部总经理李肖爽、原参谋部副参谋长于锴,三人新职务尚未公开。如果造车业务大规模展开,不会只披露这几员干将。

从招聘的力度和范围看,小米 汽车 团队有一部分人选,由内部转岗得到,比例也不得而知。但是新业务不能只依赖现有的“自己人”,应无疑义。

团队搭建通常由业务拉动,将任务分解为多个方向,先罗致业务线高层(副总裁、总监等),然后自上而下,填实组织架构。

小米刚刚入局,即便代工,小米也无法回避传统造车流程,肯定需要真正造车业务流程的高级人才,把架构搭起来。这批高管,不管什么来头,大概率由雷军本人面试,甚至亲自物色。年底之前,这批高管纷纷到位后,就能更清楚地看出小米 汽车 业务的真实走向。

研发和投资先行

如今 汽车 业务团队的状况,也表明小米尚未展开具体造车业务,而取了研发先行的策略。

作为实用主义者,小米没必要再开发一次车型平台。2015年后,小米陆续申请了一些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专利,但“三电”整合的技术储备,小米没有。

而智能化系统研发,是小米已有业务,组织架构大致齐全。小米正以“智能化”为突破点,在 汽车 终端智能和网络智能上大做文章。即先抓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研发,然后寻求合适的载体。

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研发的需求只是前奏。与其说小米抢占“智能化”高点,不如说从已有业务上着手,渐入式上手。

这样一来,小米造车的路数,和新势力以及传统造车企业都不同。

小米资本已经走在前面。6月份,小米旗下长江产业基金,领投了“纵目 科技 ”的D3轮。后者也成为了小米宣布造车后投资的首个 汽车 领域的企业。纵目 科技 称,通过本轮融资,有望在小米智能场景应用领域进行多维度合作。

成立已经8年的纵目 科技 ,是一家自动驾驶系统(ADS)和驾驶系统(ADAS)技术和产品供应商,其客户包括一汽、长安、北汽、吉利和理想等。

同月,小米跟投了激光雷达创业企业“禾赛 科技 ”,后者正在研发固态激光雷达及其控制芯片。

7月,小米收购了自动驾驶技术公司DeepMotion(深动 科技 )。该公司开发全栈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包括感知系统、自主泊车技术等。

思路与挑战

按照小米如今的打法,第一辆车出来最快也得2023年底了,两年后的市场存在相当大的变数。

几乎所有传统 汽车 企业,都在新能源上发力赶场。特别是合资企业,正处于刚理顺供应链、产品发布的早期,产品力还未培育到位,与市场领先者有差距。即便不考虑传统 汽车 业务积累,也比小米快了两三年。

小米推进造车业务不紧不慢的样子,如果届时想立住脚,一定是非对称打法。特斯拉已经证明,尽管造车本身的能力不及传统车企,但把车做成移动终端,赋予其 科技 定义(自动驾驶、新能源、车机生态),就能吃 汽车 的饭,还能不断蚕食对方既得市场空间。

智能 汽车 不过是大一些、移动快一点的终端。作为活跃的移动终端和IoT设备生产商,小米自认没问题。传统造车四大工艺和供应链管理,自有代工方搞定。而且,代工厂已经纷纷推出车型平台,电子电气架构、机械结构、电池方案一应俱全。

智能 汽车 最重要的能力是算力。车机的传感器达到两位数,收集到的数据比手机多2-3个数量级,为此需要部署一个比手机更强大的算力平台。

已经有厂家规划了1000Tops,而特斯拉Model 3的FSD单芯片不过72Tops。虽然ADAS普遍拉胯,1000Tops眼下难以发挥,但无疑是未来的方向。到了高等级自动驾驶,再叠加5G,需要的算力将翻着跟头涨。云端算力的发展,不影响本地智能部署。这一点,手机也证明了。

期待小米短时间就整合好团队,推出成熟整车,是不切实际的。小米以智能技术入手,以“新代工”(类似ICT代工)为倚仗,没有太多融资紧迫感,做出产品没有大问题。

小米 汽车 的产品竞争力,一定是有别于现有对手的。问题在于,消费者是否买账。市调表明,大家对小米 汽车 的价位期待并不高。如果满足这部分要求,小米的技术成本就基本被锁定了。

如何以有限成本做出独特辨识度的产品来,是小米面临的未来挑战。但在此之前,小米更需要操心团队、技术捏合、供应链组织的传统问题。(文/《 汽车 人》孟华)版权声明本文系《 汽车 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 汽车 人》所有。

胡峥楠回归吉利属实吗

关于在小米制造汽车的谣言层出不穷。经过多方传言,官方公告终于来了。3月30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成立智能电动车业务。该公司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车业务。初期投资100亿人民币,未来10年预计投资100亿美元。雷军,先生的首席执行官,也将是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造一辆车真的不是白日梦。看来在小米造车早就“有预谋”了,需要厂家带头考虑。这一次,小米明确表示,将使用第三方代工,而不是独立建厂,很有可能会与知名新势力合作。

我们来看看。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新造车势力有哪些?蔚来,理想,小鹏, 爱驰, 威马.

首先,蔚来汽车是江淮,的代工企业,没有自建工厂。此前,也有媒体问,为什么依赖江淮的蔚来,要建立自己的工厂。蔚来回答说:没必要。虽然蔚来在推出自己的新车ES8时,总是避而不谈蔚来代工在江淮,的重要性,甚至从体验中心的展车上扣下“江淮蔚来"”的logo。然而,由于芯片供应问题,蔚来最近关闭了5天,这显示了自建工厂的重要性。简而言之,蔚来绝对不是小米的合作汽车公司

从公司成立之日起,人们就一直在批评小鹏,从一开始抄袭特斯拉“鹏"”,到“组装缺乏核心技术和R&D能力、质量有问题的鹏",”。也没拿到生产资质,所以小鹏G3只能找海马做代工生产,这是一种‘赞助商’状态。所以小鹏不会是小米最好的伙伴。

至于理想,它是由汽车之家的创始人李想,创立的车和家汽车公司的产品。之前买了力帆的生产资质,所以产品是在江苏常州制造厂生产的因为小米公布的第一款车是轿车,不是SUV,从能量补充模式来看,也不会是混动。所以,理想的可能性不大。

根据账面数据,小米汽车首款车预售价格为149900-179900元,轴距2800-2900mm的B级甚至C级车将用钢铝混动车架建造。爱驰也即将推出一款新车。爱驰U6ion于去年在成都车展上亮相。这款车的生产版本基于MAS平台。小米汽车会找谁做代工厂?

先介绍一下爱驰的MAS平台,爱驰打造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动MAS平台支持15款A0-B车型,轴距2.6-3米,车身上90%的零部件可以共享,扩展性很强。通过MAS平台和模块技术的合作,节省了大量的开发成本,有利于产品开发。从小米,发布的第一辆车的轴距来看,它与爱驰的轴距相似

之前两个品牌就有过交集。爱驰汽车和小米佩戴合作,小米手表可以实现从实体钥匙到多终端虚拟钥匙的转变。而且,爱驰汽车电子车Key? APP已经正式入驻小米手表应用市场,开启了智能汽车手腕操控的新体验。爱驰汽车和小米手表也有许多功能,如门窗锁定,空调开关控制,和一个按钮

其实用授权启动,远程闪灯找车等。小米手表可以和汽车连接,可以随时掌握车辆信息,实时更新充电进度,查询续航里程清晰,开辟了汽车互联网的新玩法。

未来的智能新能源汽车将与智能手机密切相关。基于对产业前景的理解和判断,新车在资本市场上的市值会远高于传统汽车巨头;苹果,谷歌,阿里,百度和其他科技巨头将跨越国界,直接加入智能新能源的轨道。与威马,相比,爱驰智能技术优越,爱驰汽车一直有着全球视野,并出口到欧盟。在深入开拓中, 欧西欧,北欧东中等重要市场的同时,爱驰Automobile在海外的人气也在迅速升温。据最新报道,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爱驰汽车从爱驰出口1056辆汽车,因此,边肖大胆猜测,此次与小米合作的知名新动力汽车公司很可能是欧盟品质的爱驰汽车。相信手机巨头和知名新势力的合作一定很有意思!

小米汽车高薪抢人背后,新风口还是内卷?

不属实。因为吉利汽车内部发文称,吉利集团高级副总裁胡峥楠已经卸任浙江吉利汽车研究总院院长一职,领克研究院院长康国旺已经被任命为新一任院长(兼)。目前胡峥楠打算离开吉利汽车,虽然公司内部依然在进行挽留,但是不选择回归了。而胡峥楠之所以打算离职吉利汽车,据传是因为受到小米集团的邀请,打算出任小米汽车的主要负责人。

“小米加入 汽车 行业,车企的内卷才真正开始。”一名传统车企的员工对于小米 汽车 的成立,发出这样的感叹。

小米 汽车 正式宣布成立不到一周,在某职场社交平台上,“小米 汽车 求职互助小组”里已经有超过300条讨论的帖子。伴随小米 汽车 在北京正式落户的消息,内推、面试、投递简历成为该小组近期讨论的热点话题。

粗略统计,小组内参与讨论者的标签有蔚来、吉利、长安 汽车 、通用 汽车 、上汽、一汽-大众、广汽、现代 汽车 、天际 汽车 、北汽等整车厂的员工或前员工,另外还有泛亚、博世、埃孚等 汽车 供应链企业的从业者,大家讨论的核心都围绕着投递简历情况、面试进度、薪资待遇等问题。

据报道,有猎头表示小米挖人,给出的薪资比市面高出20%-30%。作为今年上半年才宣布造车的小米,似乎有成为 汽车 圈“最佳雇主”之一的苗头。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高薪与“造好车”之间到真有着直接的关系?

激励还是内卷?

近日, 吉利 汽车 研究院院长胡峥楠在朋友圈公布,其已加入顺为资本。该机构是雷军和许达来在 2012 年创办的风投机构,胡峥楠担任投资合伙人。除了公布最新状态外,胡峥楠还顺便打了个广告“有好的项目、革新的技术,欢迎推荐。”

吉利技术“大牛”跳槽小米,这只是小米挖人的冰山一角。值得一提的是,胡峥楠顺手打的广告中,透露出小米对革新技术的高度重视。

据招聘网站信息显示,小米上海地区开出的薪资范围为30-60K和14薪,岗位主要为研发和技术类负责人或骨干,其中要求应聘者具备5-10年的工作经验。而同为上海地区的特斯拉,部分要求工作经验5-10年的技术岗位,同样也开出了30-60k的薪资,有些要求3-5年工作经验的技术岗则开出了20-40K的薪资。与特斯拉相比,小米 汽车 开出的薪资范围基本持平。

此外,在小米 汽车 官宣当日,雷军公布小米 汽车 已搭建起一支300人的团队。据了解,该团队一部分来自内部转岗,另一部分来自对外招聘。内部转岗人员要求原工作主要为偏技术和研发方向,而外部招聘人员,同样也以技术岗为主,比如吉利的胡峥楠。

据小米官方透露,小米 汽车 招聘以来已收到超2万份简历,目前仅300余人完成入职。其中,有一位网友表示刚拿到小米offer,其表示“小米期权分5年归属,而且行权要满足三个里程碑。”对此条件,另一位网友评论“这种方式肯定比已经上市的蔚来、小鹏、理想等直接发要坑一点,就看你愿不愿意相信小米了。”

5年时间,并且需三个里程碑,意味着加入小米 汽车 想通过期权实现财富的快速增长,前提必须是相信小米 汽车 一定能成功,并且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

对于小米 汽车 的挖角,吉利、长城、岚图等其它车企也开启了人才保卫战。

在小米 汽车 成立前一天,吉利 汽车 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通过了一项总额不超过3.5亿股的股份奖励........首批向10884名被激励对象授予约1.67亿股股份。”此外,还有全员家庭 健康 保险,即员工及直系亲属的意外/重大疾病保险。长城 汽车 向8784名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期权310.1万份,向不超过586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4318.4万股,覆盖范围超过50%。而岚图核心骨干将有权持有岚图 汽车 至少10%股份,一汽更是提出员工人均收入提高至超过18万元的目标。此外,近期宣布混改的广汽埃安,也表示“将开展员工持股,进一步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吉利这个也太画大饼了”有网友对吉利的“共同富裕”提出这样的评价。“换算成现金每人每年能分8万多元,这1万多人的职位至少需要是中高层领导,高低职位不同对应能分到的数额也不一样。”

此外,该网友还表示“吉利 汽车 的薪资在行业内属于中低水平,从2020年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吉利员工跳槽。未来5-10年新兴 汽车 厂会大量扩张,所以为了留住人才,吉利这个政策目的是把核心技术人员留住3-5年,给自己留有做好人才储备的时间。”

按照吉利集团公告表示,被激励者有以下情况:一、业绩目标未获达成(或部分达成后按比例归属(倘适用));二 选定参与者因任何理由而不再为参与者; 三 雇用选定参与者的联属人士不再为联属人士;四作出本公司清盘令或通过本公司自愿清盘决议案。奖励将自动失效。

显然,车企们提出的股权激励,都带着一定的目的或限制条件。但小米 汽车 掀起的抢人大战,显然对 汽车 从业者们是利大于弊。

不过,新兴 汽车 企业高薪挖人,小米并不是第一家。几年前的乐视 汽车 ,从传统主机厂挖走一大批高精尖人才,但后来的故事大家都见证了。此外,去年宣布破产的拜腾,也曾用高薪招揽了不少业内人才,“5000万零食费、上千元一盒的名片”的让人叹为观止,但最后却发不起工资而破产。

因此,这一轮抢人大战中,各家车企开出的高薪和激励,是机遇还是需大于实,需要大家檫亮眼睛。但显而易见,随着小米等的加入,车企之间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内卷。

心情高兴才能造好车

“生产普工,底薪5341,年薪11万、12万。”这是特斯拉对车间生产线普通操作工开出的薪资待遇。作为上海一线城市,万元左右的月薪显然并不算低。因为,据公开数据统计,2021年本科应届生的平均起薪为5809元,这两组数据相差并不大。

其中,最让大家心动的还有一条:“五险一金之外,还增加个5%的补充公积金,扩充商医疗保险,社保内医疗费用100%报收,覆盖员工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对此,有网友评价“仅这一条就能秒杀很多国内车企”。

虽然小米 汽车 现在并未明确是自建工厂还是代工生产 汽车 ,但对于部分其它车企的一线工人而言,特斯拉普工的薪资和,简直羡煞旁人。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位西安比亚迪工厂的普工直呼,他表示比亚迪西安工厂“普工合同上写的是1680基本工资,算上加班每月能上3000,加班多的话能到4000多点,此外每月还有150元的伙食补助,社保正常缴纳。”

吉利晋中 汽车 厂近期发布的一则招聘公告显示,薪资待遇为焊装车间20元/小时,其他车间19元/小时。月工时260以上,综合工资6000。上班时间为早7点到晚7点(半个月白班,半个月夜班),上六休一,提供免费4人间住宿,但水电自理,此外每月还有200餐补。

虽然,不同城市生活水平不同,薪资待遇也有明显的差别。但很多人认为,国内 汽车 企业给普工开出的待遇,明显不如特斯拉。

但是,也有部分网友表示,特斯拉过万的月薪并不好拿,有前特斯拉员工表示“很少会拿到那么多,因为加班不多。”此外,还有网友反映“特斯拉工厂不提供免费住宿,需要自己花钱。”

新一轮造车热掀起的新风口,让高精尖人才再次成为香饽饽。相比之下,生产一线的普通员工很少受到企业和外界的重视,但作为每一辆新车诞生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对企业的影响同样值得重视。